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左岸時光咖啡館 巴黎圓頂餐廳La Coupole



  • Louis Derbr_的La Terre展示了人類軀體的雕塑藝術,圓頂餐廳的彩繪裝飾柱子呈現不同時期法國當代藝術風格。(圖/長安國際運通旅行社 提供)



記者彭康盟/台北報導

時間是喧嘩的二十世紀。巴黎剛親身經歷裝飾藝術(Art Deco)的震撼,一間位在塞納河左岸蒙帕納斯區的新咖啡館,就在這個時候誕生,由拉風兄弟(Ernest Fraux and René Lafon)興建的嶄新咖啡廳在1927年12月20日正式盛大開幕,當天吸引了近2,500位客人,開掉1,200瓶香檳,佔地近300坪的咖啡館在開幕首日就創下驚人的佳績。


1926年沒有任何人能想像這兩位難兄難弟當時還只是默默無名的失業份子,離開了同樣位在蒙帕納斯大道上另外一間多摩咖啡館(Le Dôme café),利用前雇主給予的遣散費,開創了巴黎左岸的裝飾藝術殿堂─圓頂餐廳(La Coupole)。




圓頂餐廳牆上高掛著許多歷史名人的照片。(圖/長安國際運通旅行社 提供)


蒙帕納斯是巴黎二十區中,最受文人墨客青睞的區域,許多人流連穿梭在咖啡館。坐在藤椅上整日苦思自己的下一部鉅作,或是和有相同癖好的朋友兼競爭對手,舉杯交觥,相互辯論。「如果你在年輕的時候,來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會一輩子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海明威在蒙帕納斯寫下左岸的飄香傳奇。


「我知道這世界我無處容身,只是,你憑什麼審判我的靈魂?」卡謬(Albert Camus)《異鄉人》筆下的莫梭在各種荒謬的情境下,活生生地成為檢視人與人之間靈魂存在的異鄉人。

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以二元對立探討人的《存在與虛無》,「…他人的注視對我赤裸裸的身體進行加工,使我的身體誕生、雕琢我的身體、把我的身體製造為如其所是的東西,並且把我看作我將永遠看不見的東西。」兩個存在主義大師,更被譽為二十世紀法國文壇的雙壁,兩人是好友也是競爭對手,兩人爭論不休在同一片圓頂之下,只見卡謬一手高舉酒杯歡呼,另一手握著諾貝爾文學獎,沙特則是悻悻然地留下小費離開他常坐的149號桌。




圓頂餐廳館內空間寬敞,可以欣賞到不同時期的當代藝術創作。(圖/長安國際運通旅行社 提供)


擁有裝飾藝術殿堂稱號的圓頂餐廳,餐廳內的柱子上都是許多藝術家的創作,有紀念協助法國在一次世界大戰中收集地下情報的女星約瑟芬‧貝克(Josephine Baker),她以神奇的魔術表演博得喝采,因此,更方便她穿梭巴黎各大舞廳和賭場,接近軸心國要員獲取情報,而這根由Victor Robique彩繪的柱子是開店時的第一個柱子裝飾藝術,從此,圓頂餐廳的每一根柱子都見證了每一段不同時期的法國當代藝術史。



讓圓頂實質名歸的創作,由四位國際當代藝術家,為圓頂餐廳的精神主題:女性、慶祝和天性賦予了彩色的生命。(圖/長安國際運通旅行社 提供)


長安國際運通旅行社資深領隊Poky表示:「當你踏入圓頂餐廳的瞬間,你就會感受到這裡散發著醇厚的藝術文化,每一個角落都藏著一段故事,一種屬於巴黎文青的氣息。而且圓頂餐廳不僅還在營業中,同時更被列為法國文化財產,受到國家級的保護,是活的文化財!」



位在巴黎蒙帕納斯區的圓頂餐廳,時至今日,仍然是許多文人騷客前來尋求靈感的場所。(圖/長安國際運通旅行社 提供)


法國雕塑家路易斯‧德布(Louis Derbré)的La Terre在圓頂餐廳中央的展現人類軀體,1972年La Terre在東京展出,1994年圓頂餐廳將其迎接至巴黎,並展示在全館最驕傲的位置。吉耶.德布赫(Gilles de Bure)在2008年提出了一項讓圓頂名副其實為圓頂的藝術計畫,他邀請了當時四位國際當代藝術家前來共襄盛舉,將館內中央天花板的圓頂藉由色彩賦予活力,由法國的Carole Benzaken負責圓頂的北面,摩洛哥的Fouad Bellamine進行南面,中國的當代藝術家茹小凡彩繪東面,東面的女人、嘴唇與超跑就是茹小凡的傑作,最後的西面則是交由阿根廷的Ricardo Mosner。這項聯合眾多國際藝術大師的創作,皆是環繞在圓頂餐廳的精神主題:女性、慶祝和天性(Woman, Celebration and Nature)。


圓頂餐廳本身就是座活生生的藝術館,人來人往,觥籌交錯,時至今日,仍然是許多文人雅士前來尋求靈感或是期盼和藝術靈魂來一場超越時空的精神對談,無論來者的目的為何,巴黎人眼中的異鄉人與真正孤立的異鄉人,眾人的靈魂觸角勢必延伸匯聚在圓頂,就如那所繪的精神象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